在話劇《哈達鋪的燈光》首演前創(chuàng)排的關鍵時期,2025年3月18日下午,話劇院黨總支書記、院長吳雪林在甘話60劇場為話劇院全體黨員和干部職工上了一堂意義非凡的專題黨課。此次黨課以《哈達鋪:紅軍長征的加油站與轉(zhuǎn)折點》為主題,旨在讓全院同志重溫哈達鋪波瀾壯闊的歷史,為話劇創(chuàng)排注入更深厚的情感與更精準的理解。
吳雪林講述了長征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,闡述了中國共產(chǎn)黨的初心使命與長征的偉大意義,引出哈達鋪在紅軍長征中的關鍵作用——它是紅軍絕處逢生之地,為紅軍提供了物資、兵源補充,更為重要的是,讓紅軍找到了長征的落腳點,開啟了全民族抗戰(zhàn)的新征程。
在講述哈達鋪是“長征‘加油站’”時,吳雪林詳細描繪了紅軍抵達哈達鋪前的艱難處境。歷經(jīng)爬雪山過草地,到激戰(zhàn)臘子口,到達哈達鋪。這時,哈達鋪張開溫暖“懷抱”,憑借豐富的物資和熱情的民眾,讓紅軍得以養(yǎng)精蓄銳?!傲x和昌藥鋪”還成為了重要的歷史見證地,中共中央在此召開了一系列重要會議與諸多重大決策,這些史實和文學創(chuàng)作緊密相連。
“一張報紙定乾坤”的故事更是讓人深受觸動。在長征途中,紅軍面臨著種種困境,獲取外界信息至關重要。黨中央到達哈達鋪后,偵察連從郵政代辦所收集到《大公報》等報紙,其中關于陜甘革命根據(jù)地的消息,讓毛澤東等中央領導果斷調(diào)整戰(zhàn)略,將長征目的地從“到中蘇邊界去”轉(zhuǎn)向陜甘根據(jù)地。這一決策改變了紅軍的命運,也深刻影響了中國革命的進程。
“到陜北去”是紅軍在哈達鋪作出的又一重大決策。中央紅軍團以上干部會議在哈達鋪關帝廟召開,毛澤東在會上明確提出“到陜北去”,宣布了陜甘支隊的成立和部隊整編方案。哈達鋪關帝廟因此成為了紅軍重要決策地和陜甘支隊誕生地,這一決策為推動全國民族抗日運動高潮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吳雪林還總結了哈達鋪歷史所蘊含的長征精神,包括堅定信念、依靠群眾、勇于決策和開創(chuàng)新局。他講到,這些精神不僅支撐著紅軍取得長征勝利,也激勵著當代人在各領域不斷奮進。
此次黨課對正在創(chuàng)排話劇《哈達鋪的燈光》的劇組演職人員來說,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。通過重溫哈達鋪歷史,他們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角色,把握劇本的歷史內(nèi)涵,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,塑造出更符合歷史背景的人物形象,將長征精神融入到每一個表演細節(jié)中。相信在全體演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,3月28日,話劇《哈達鋪的燈光》將以精湛的藝術水準和深刻的思想內(nèi)涵呈現(xiàn)在觀眾面前,成為傳承和弘揚革命歷史的優(yōu)秀作品。